在汉口火车站西侧的常青一路上,坐落着一栋绿色的五层建筑,电动汽车入内可进行充电、换电。据悉,这是全国首座集立体停车、群充群控、光伏储能、换电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充电塔系统,也是全国首座占地面积最少、充电车位最多的大型充电综合体,目前已经对外投入使用。
2月2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智能充电塔的每个停车位上都配备有充电设备。充电塔项目应用了电缆随行技术,也就是说充电的车辆在塔库内移动时充电电缆可随之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立体停车塔库的高效充电,与建设212个车位的传统地面充电站相比,充电塔的土地利用率是传统地面充电站的6倍。

电动汽车在充电塔内充电
据悉,这座充电塔库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共计五层共设置212个充电车位,内有44个60千瓦的直流快充和168个7千瓦的交流慢充。
市民驾驶电动汽车进入塔库充电,只需要将车辆开进停车位后,工作人员会帮助其车辆将汽车充电枪连接好,市民可用手机扫描车位上的二维码,按照程序流程开始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工作人员将车辆升至上一层塔库,以预留更多的下方充电车位给其他驾驶员。

车辆在充电塔内立体移动
市民车辆在充电塔充电时,每度电的电费加服务费在9角至1元左右,以一台40度电的小型电动汽车为例,使用直流充电桩40分钟即可充满,用时是慢充的1/8,费用在40元左右,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可以便宜70%。
充电塔配建了一个电动汽车换电站,共配备了40块电池,每天最多可换电480次。智能换电站内配置车辆升降板,可将车辆抬高,随后,下方的装置将车辆电池取下,移至一旁,再将新的电池安装好,完成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

充电塔配建的换电站
充电塔具备“车辆向电网”反向送电功能。电动汽车相当于一个大型充电宝,当电网负荷正常时,插枪即可充电,当电网负荷高的时,可以把车辆电池的电能反送至电网,缓解电网压力。同时智能充电塔最大的优势在于土地利用率高,非常灵活,可复制性强,50平方米即可建设一座15个直流快充车位的微型充电塔,能够极大降低电力部门在土地资源稀缺的中心城区进行充电网络布局的难度,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助力低碳出行。
本文摘自长江日报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